【2025中国好工匠系列展播】邹够法:30载匠途映初心,从皖地木工到京城装修“守质人”
从安徽乡村的木工坊到北京的大小工地,从学徒期便崭露头角的木工新人到执掌公司、口碑载道的资深工长,邹够法与装修行业的羁绊已逾 30 年。这位亲历北京装修市场迭代的手艺人,以 “工艺不打折扣、服务不掺水分” 为标尺,在老房改造、工装项目中屡破难题,更以“终身学习”的姿态适配时代节奏,将“工匠精神”从一句口号,落地为每一处精准的施工、每一次真诚的服务,成为家装行业里“踏实做事、诚信立世”的生动范本。
一年出师显天赋,北漂创业筑根基:从木工学徒到公司掌舵人
邹够法的工匠之路,始于1991年安徽乡间的木工学习。不同于同期学徒的按部就班,他仅用一年便掌握了木工核心技艺,凭借对尺寸的精准把控、对工艺的极致追求,成为师傅门下的佼佼者,早早获得行业与市场的认可。“当时就觉得,手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,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到最好。”这份对技艺的较真,成为他职业生涯的起点底色。
1993年,怀揣对更大平台的向往,邹够法北上北京闯荡。最初,他跟随装修公司承接项目,从基层施工中熟悉北京市场的需求与标准;积累一定经验后,他组建起自己的小团队,带领六七个工人承接业务,以“用料实在、干活细致”逐步打开市场。2004 年,随着业务稳步拓展,他正式注册公司,完成从工长到企业掌舵人的蜕变 —— 而支撑这一跨越的,始终是他从学徒时期便坚守的原则:“工艺要经得起看,口碑要经得起验”。
攻坚疑难破困局,创新工艺树标杆:从改造难题到行业样板
在邹够法的从业履历中,“啃硬骨头”是常态,而他总能将“麻烦活”做成“招牌活”。其中,某电网下属企业有一至六层整体改造项目,便是他工艺与创新能力的典型印证。彼时,项目不仅涉及整体装修,更面临下水管道改造的核心难题。当时行业普遍使用铝塑材质管道,耐用性与适配性有限。邹够法经过反复研究,大胆采用新型 PPR 管道,从测量、布管到安装,每一步都亲自把关,确保管道布局合理、衔接严密。
项目交付后,企业负责人对改造效果高度认可,评价其“站在客户角度解决问题,工艺超出预期”。此后,双方建立长期合作,邹够法团队持续为该单位提供优质装修服务。而在老房改造领域,他更是练就“独门绝技”:针对北京老房卫生间“台阶高、马桶侧排”的共性难题,他创新推出“壁挂马桶安装”“侧排改地排”两种解决方案,既解决空间痛点,又保证使用安全。曾有业主对老房卫生间改造心存疑虑,邹够法不仅详细拆解施工方案,更带业主实地考察过往案例,最终完成改造,费用仅为大公司的一半,却实现同等甚至更优的效果,让业主直呼“找对人了”。
严待工艺暖待客,口碑相传赢市场:以“真心”换“信任”的经营哲学
在邹够法看来,“装修是良心活,既要对工艺严,也要对人诚”。对待团队工人,他坚持“高薪换精品”:工人薪资在安徽籍施工团队中处于上游水平,且从不拖欠工钱,甚至常因工艺达标超预期主动加薪。“工人踏实干活,我就得让他们有奔头。”这份坦诚,让跟随他的工人少则数年、多则十余年,团队稳定性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对待工艺标准,他更是严格要求。曾有业主装修时,工人发现缺少半袋水泥,邹够法当即保证“下午 4 点前必须送到,绝不凑合”,即便业主在场表示 “临时用其他材料顶替也可”,他仍坚持按标准补齐材料, 这份执着,让业主当场竖起大拇指:“您这不是为了赚钱,是为了把活干好。”
正是这份“严工艺+暖服务”,让邹够法的客户转介绍率常年保持在 70%-80%。即便过了两年质保期,只要业主有需求,他仍会主动上门:多年前装修的朝阳业主,4 年后因冰箱插座故障联系他,他带着电笔、万用表上门排查,发现是第三方操作导致线路松动后,免费修复并耐心讲解注意事项,让业主感动不已。“我服务的不是一锤子买卖,是业主未来十年、二十年的生活。”邹够法说。
守正创新跟时代,终身学习强内核:老工长的 “新追求”
面对自媒体时代的行业变革,邹够法没有固守经验,而是主动拥抱新趋势。早在 2011 年,他便入驻五八同城做推广,成为行业内较早触网的工长;如今,他又关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,始终鼓励团队积累工地素材 ——“只要有工地、有工人,就拍真实的施工过程,让业主看到我们的工艺细节”。他还坚持“终身学习”:主动学习低压电工知识,备考低压电工证,即便今年是考试最难年,需通过理论与实操双重考核,他仍坦言 “知识跟不上不行,工艺要更新,自己得先懂行”。
在他眼中,“工匠精神不是守旧,是在传承中创新”:就像父亲那代木工从纯手工转向机械辅助,他自己也从“凭经验施工”转向“按标准作业”,核心始终是“对品质的敬畏”。他常对年轻工匠建议:“要扎根一线学实操,积累专业知识,别想着拿了钱就当工长,没有扎实的手艺,走不远。”
工匠精神的当代注解:以匠心守初心,以传承续薪火
30余年从业路,邹够法的“工匠精神”从未悬于高空,而是藏在每一次工地巡检的脚步里、每一次为业主解决问题的耐心里、每一次对工艺标准的坚守里。他不做“低价噱头”,报价时将材料、人工、损耗一一列明;不玩“文字游戏”,合同里明确“无隐形增项”;更不搞“虚假宣传”,客户的每一句认可、每一次转介绍,都是他最好的“名片”。
从安徽乡间的木工学徒,到京城装修行业的“口碑工长”,邹够法用 30 余年证明:工匠精神从来不是华丽的辞藻,而是“把客户家当自家装”的真诚,是“工艺不打折扣”的较真,是“终身学习不落后”的清醒。他与无数像他一样的手艺人,用双手将“房子”变成“家”,也用坚守将“工匠精神”写成了家装行业里最动人的“实干篇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