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窗的周期破局战:帕豪门窗在下行周期里的“逆势筹码”
在消费结构趋于理性、房地产红利逐步退潮的背景下,门窗行业的格局正在重构。作为产业链末端的“配套角色”,门窗长期未被真正重视,2025年5月9日-11日,DCDE南京门窗移门定制展圆满落,德国叶鲁工业4.0中国示范工厂帕豪门窗,将通过全新形象的新展厅,独具竞争力的新产品、新技术重磅亮相。
帕豪门窗董事长张伟对此判断明确:“这个行业尚处于战国时代,头部品牌未现,机会反而更大。”他认为,当前正是从“地产配套”向“品质刚需”转变的关键节点,伴随存量市场和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提升,门窗行业将逐步进入以品牌、工艺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逻辑。
左:帕豪门窗董事长张伟 右:中居文化合伙人国肖龙
帕豪正是顺应这一趋势,率先打出战略“组合拳”——从产品梯度到渠道下沉,从制造数字化到定位重塑,全面开启了从传统门窗企业向全国型消费品牌的跃迁。
战略转型深水区:从迈巴赫逻辑到奔驰矩阵
帕豪曾被认为是门窗行业中的“高奢玩家”——系统门窗对标奔驰S级与迈巴赫,服务于一线城市的改善型住宅。但在市场周期切换的背景下,帕豪主动调整战略,构建起更具层级感与普适性的产品矩阵。
“我们不做多品牌,而是在一个品牌下做出像奔驰那样的S、E、C系列。”张伟表示。帕豪在保留高端产品力的基础上,新增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序列,并规划全国 1000家门店,从一二线市场下沉至县域市场,完成从“产品驱动”到“渠道牵引”的跃迁。
这种战略并非简单的价格带下探,而是以“好销好卖”为核心原则,提升终端效率,赋能渠道成长,最大化释放品牌与供应链协同效能。
构筑护城河:欧洲标准+数字制造双引擎驱动
帕豪的另一套系统化打法,藏在工厂里。
从引进德国叶鲁全套设备,到采用西班牙工艺标准,再到全面完成ERP系统打通,实现生产环节全流程可视化追踪,帕豪的数字化能力已经走在行业前列。
“我们不是代工厂,也不仅是品牌商,我们是制造型品牌企业。”张伟强调,帕豪的制造逻辑,是为经销商提供“好卖”的产品,而不是单纯追求制造成本的压缩。“窗户要与建筑同寿命”不仅是一句品牌口号,更是一套生产体系与品控体系的系统承诺。
值得一提的是,帕豪所处的山东临朐拥有“中国铝材之乡”之称,具备成熟的上下游配套和产业工人储备,为帕豪的效率优势提供了天然土壤。
旧改崛起与存量激活:下一轮增长的核心变量
在工程渠道与零售端之间,帕豪选择了“双轮驱动”。张伟坦言,随着精装房退潮、开发商分化加剧,帕豪在夯实工程资源的同时,积极通过展会、高性能样板间等方式强化与优质开发商的合作关系。
更具前瞻性的是帕豪对“旧改市场”的战略预判。张伟认为,北京等一线城市的“好房子”政策将催生大规模的局改、二次装修等需求,门窗作为耐用品的高频更新产品,将成为改善型消费链条中的关键环节。
“过去中国制造天天吃肉,现在偶尔吃到骨头就很满足。制造企业想活得久,靠的是系统效率与战略耐力。”张伟的这句话,或许正是帕豪面对当前市场周期的真实注脚。
周期之下,门窗行业走到了一个分水岭。是止步不前,还是重构逻辑、穿越周期?帕豪用自己的方式给出了回答。
从战略重塑、产品进化、制造深化,到渠道协同、数字转型,一整套完整而连贯的“逆周期打法”正在成形。张伟说:“悲观者永远正确,乐观者才能前行。”在门窗行业的大幕尚未落定之前,真正的“帕豪时刻”或许才刚刚开始。